今年以来,吴忠市启动“志愿之城”创建工作,吴忠团市委以志愿服务“工作规范化、组织网格化、队伍专业化、运行特色化、活动常态化”为目标,深入开展“志愿吴忠在行动”,助力“志愿之城”创建。
一是夯基础,强指导,推进“工作规范化”。夯实工作基础。加强顶层设计,出台《关于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《关于深入开展党团员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》等规范性文件5个,分领域精准指导全市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。加强工作指导。坚持定期督导,督促各志愿服务队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活动,指导培育孵化“她世界”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,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、项目化、专业化开展。强化制度建设。建立志愿服务联席会议、工作报告等制度,定期研究工作事项,掌握工作进度;健全志愿服务记录、激励等保障制度,每年评选志愿服务“四个最美”,以点带面助推青年志愿者积极性。
二是建阵地、壮队伍,推进“组织网格化”。搭建架构。按照“八有”标准,成立5个县级志愿者协会,43个街道(乡镇)“志愿者服务工作委员会”,465个社区(村)志愿者工作站,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。壮大队伍。建立吴忠市志愿者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手机APP,做好志愿者注册、招募、工时录入等程序,实现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“无缝衔接”。目前已注册志愿者人数达17.4万人,志愿者团队达998个。完善阵地。在公共设施、办事窗口建设162个“学雷锋志愿服务站(岗)”,开展吴忠市青年讲师团“百人千场”宣讲活动70余场,形成了“有需要就找志愿者、有困难就找志愿者”的良好氛围,不断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落地生根。
三是分层级、广覆盖,推进“队伍专业化”。坚持广泛吸纳志愿者,加强志愿者培训,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进程。重点发展“三支队伍”。明确队伍构成,采取“党团员+社会组织+农民”的模式,重点发展以党团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,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和村干部、三支一扶、热心群众组建的农村热心志愿服务队,开展专业志愿服务。坚持开展“两类培训”。针对青年志愿者骨干开展志愿服务理论、礼仪和实务培训,提高青年志愿者服务能力;针对大型赛会志愿者,邀请专业机构进行专项培训,使志愿者有能力迅速上岗。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培训4场次,覆盖志愿者3000余人,力推志愿服务队伍发展优质高效。
四是突重点、拓领域,推进“运行特色化”。推行“菜单式”志愿服务模式。按照“志愿服务组织备菜、志愿服务对象点菜、志愿者送菜、人民群众评菜”的原则,探索推广“团支部+志愿者”活动方式,实现志愿者、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有效衔接。整合社会资源。引导兰花热心小组、春蕾天使爱心会等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具有“吴忠味”“接地气”的志愿服务活动。打造品牌志愿服务。在传统“三下乡”“爱心助考”等志愿服务品牌的基础上,培育打造同心县“童心路”救助涉毒家庭留守娃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,涵育文明乡风,营造共筑美好生活时代新风。
五是搭平台、造声势,推进“活动常态化”。坚持日常开展与服务重大节会相结合的原则,将每周五设为全市志愿服务日,深入开展“情暖吴忠、助力创城”志愿服务活动。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宣传、文明交通引导、文明环境整治等活动500余次,参与志愿者1万人次。围绕脱贫攻坚,以“扶贫扶智、精准助力”为主线,开展留守儿童“青春护苗”、高中生“亮路计划”、大学生“扶贫圆梦”、农村青年“扶贫创业”、扶贫车间“思想脱贫”五项行动。围绕生态立市,广泛开展“蓝天、碧水、净土”志愿服务行动,实施“中日青年林”盐池青山项目。动员青年开展“青春绿动”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,种植榆树、刺槐等乔木1万余株,栽植面积130余亩。围绕关爱特需青少年,以“青春扶贫护苗行动”为统揽,发动420余名青联委员、返乡大学生志愿者,实施“情暖童心”“反哺计划”等志愿服务项目,构筑青少年健康成长“防线”。围绕禁毒宣传教育,创新实施“1365+N”宣教模式,举办“健康人生·绿色无毒”青少年禁毒志愿服务和“禁毒有约·全民健走”主题活动,提高广大青少年识毒、防毒、拒毒的意识和能力。围绕“三关爱”,常态化开展“青春为你”“助老敬老”等志愿服务活动,参与志愿服务人员1.5万人次,服务群众3万人次。围绕扫黑除恶,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志愿服务活动,扩大了扫黑除恶宣传面,营造了人人参与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。围绕大型赛会,组织招募近700余名志愿者,为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和自治区十五运提供志愿服务,展现了吴忠青年良好精神风貌。(共青团吴忠市委员会)